父母不能再把「管教」當成「愛」,否則孩子只會愈逃愈遠,特別是已在工作、新婚的成年子女,父母若還把他們當小孩看,凡事仍以父母為中心思考和安排,衝突就很難避免;究其根本原因,就因親職的角色沒有跟著孩子一起長大,父母要學習把生活重心放回到自己身上。
取自《為何我們愛得,又傷又痛?》
********************
有時候聽到老人家說,「天下父母心」,然後開始套用自己的價值觀,好像自己就能代表全天下的父母。看這篇文章就知道,父母也有很多種,不是每位父母,都希望孩子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。
但在此同時,我們也可以看到,有些父母就是希望成年子女還是要按照自己想像的方式活。即使旁邊很多人勸,都勸不動,這種父母,就是讓孩子痛苦,自己也不好過。
那些控制背後的焦慮與恐懼,當事人很難覺察。難覺察,就難調整,那就不用講溝通了,因為根本就難以講理。重點不在理,重點在情緒,偏偏當事人不想碰觸自己的情緒,通常就是搞得親子之間相互埋怨…
「孩子成了家就是客」、「因生活有了距離,彼此更加珍惜」
我真是很感恩作者把這一段記錄下來,很有臨場感。我特別喜歡上面這兩句,這是親子各自獨立、各自幸福。
「家庭本就是以父母為中心,孩子就算結了婚有了下一代,在父母眼裡永遠還是孩子,就必須尊重父母的意見,這有什麼不對?」
這段話我則看了毛骨悚然,我的看法跟作者很類似。如果真的勉強住在一起,很可能應了一句話:沒有最糟,只有更糟…
就是有父母要以自己為中心,按照自己的意思給孩子種種安排,然後硬說成這是一種「愛」。孩子如果不聽從,就給孩子各種道德上的負面標籤,貶低否定孩子,還要說父母絕對不會害孩子。自相矛盾,但又渾然不覺。我猜,就算媽祖娘娘託夢,這種父母也難領受教誨!
********************
二代相處,不能堅持舊有的生活型態
【盧蘇偉】
「成年的孩子都要結婚了,還這麼不懂事,真讓人生氣!」
朋友聚會,原本熱熱鬧鬧要恭喜儒美,沒想到她氣沖沖,大家都不敢多話。她可能是壓抑很久,一股腦把心中的不平全宣洩出來。為了孩子的婚禮,親子間就有許多不同意見;孩子認為結婚是他們的事,何必請一大堆不相干的人?父母覺得這是家族大事,不只是面子問題,辦不好以後在家族會沒地位,所以訂、結婚的儀式、訂什麼飯店、喜宴該有幾道菜,準親家和兩個孩子各有看法,鬧得親子幾乎水火不容。接下來新房布置、要不要住一起,親子雙方都很堅持。
為了讓孩子婚後能和自己同住,儒美賣掉兩間房,換了這間大坪數的住家,因是兩間打通,各有出入門戶能互不干擾,彼此也可有個照應;但孩子覺得住家裡離工作地點通勤太遠不方便,加上和父母同住難免有衝突,最後房間保留讓他們假日回來住。
儒美不懂,婚前還不是每天通勤,婚後就不行了?她滔滔不絕地叨唸,大夥也不知該說什麼。
●孩子成了家就是客,保持距離美
「放手吧,我最有資格勸妳啦!」
出聲的慕容姐,長我們一些年紀,孩子都嫁娶,內外孫好幾個,她在孩子結婚時也做類似的決定,與孩子同住看似幸福卻勞累不堪,每天要煮三餐、要打掃房間、洗全家的衣服,還帶孫子,比外傭還累,而且沒有酬勞,還得倒貼。
「儒美妳要這樣嗎?」慕蓉姐接著分享她在孩子嫁娶後的相處心得。
「把孩子教養成人就夠了,別再把老本(退休金和健康)都貼上了,最後落了不歡而散。現在好多了,孩子假日要回來,自己商量各帶幾道菜,碗也有人輪著洗,子孫回來很高興,走時也很高興。孩子成了家就是客,該怎樣我都不開口,孩子要買房,我也裝著不知道,等他們開口借,為了公平要立字據,可以無息;但幾年後要按月奉還;本以為這樣做親子會疏離,結果因生活有了距離,彼此更加珍惜,現在和老伴才算真正退休。」
●孩子長大就別再當「寶媽」
儒美有些不可置信直言:「住在一起有什麼不好?」
接下來阿珠姐也有話說。她兒子剛結完婚,她的心得是「孩子要結婚,一切決定由孩子做主」,她只顧婚禮當日自己打扮得高貴亮眼,她和先生只要求保留幾張親友桌,就這樣迷迷糊糊,孩子們就把婚事都搞定了。
「放輕鬆!婚禮辦不好、出問題,都是孩子策劃、執行的,未來也不會有怨言,何樂而不為?」
沒想到儒美仍放不下:「那是因為你們孩子能力好,我們家的撐不起來。」
大夥哄然大笑;孩子都要結婚了,不趁機放手更待何時?
「儒美,妳真是『寶媽』,妳是掌控孩子慣了,捨不得放手!」
爸媽不跟著孩子長大,仍把成年子女當成小孩;和父母意見不同就是忤逆,不順父母就是不孝,甚至子女有了孩子,還要越位代子女當父母,弄得最後孩子不懂得經營婚姻,也不懂照顧子女、扮演父母的角色,這是愛孩子嗎?
儒美在眾人勸說下有些不耐,她認為家庭本就是以父母為中心,孩子就算結了婚有了下一代,在父母眼裡永遠還是孩子,就必須尊重父母的意見,這有什麼不對?
儒美來自大家族,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,卻要放手給成年孩子空間,她有些放不下;但繼續掌控孩子的後果,她也嚐到了;旁人看來,她很可能耽誤一樁美滿的婚姻,儒美似乎不這樣認為,在她的想法裡,父母只希望孩子幸福,怎麼可能毀了孩子?是孩子不懂父母用心,以後他們當了父母就會了解。
「儒美,妳是以愛為名,把孩子愛得又傷又痛,這哪是愛?愛是放手讓孩子學習長大。」儒美的好姐妹淘怡姐才敢如此直言;但儒美不接受卻也不知如何反駁。要改變儒美既有的想法很難,若因此把這樁美事毀了,豈不可惜?
「儒美,建議妳趕快去選婚禮要穿的禮服,現在是結婚旺季,到時租不到主婚人的禮服,那才是大事!」又是怡姐,她最了解儒美,藉此轉移注意力,要她多關心自己,才不會把焦點都放在婚禮瑣事上;婚禮只有一時,未來孩子能有不受干擾的婚姻生活,才是幸福的開始。
我在一旁都不敢多出聲,這也是未來我要學習的親職功課,儒美的種種想法,給了我許多啟示;父母若是抱持這樣的觀念和態度,婚後親子同住,必定是一場難以揮去的災難。
.
以上文字取自
為何我們愛得,又傷又痛?:終止親子彼此錯待,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、依賴、寄生、批評,找回家的歸屬感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18262